【#上週話題小筆記】
►🤝 #韓國瑜被罷免 #一起癒合撕裂的社會
上週六時,近 94 萬高雄選民投票同意罷免韓國瑜,遠超 57 萬的同意門檻,也超過 2018 年韓國當選時的得票數,使其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被選民罷免之市長。
自 2018 年的快速崛起,到 2020 年的罷免下台,韓國瑜的大起大落可謂為台灣的政治人物起了警示作用。
👉韓國瑜的崛起造成了社會的撕裂,不管是家庭因理念不同而爭吵、高雄遊子不敢回家投票等,皆希望能隨著時間、努力與耐心,讓我們包容彼此意見的不同,癒合被撕裂的傷口。
上週選後,派編也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挑釁的言語。希望我們都能溫柔包容,不因不同意對方的想法,而人身攻擊、肉搜、甚至幸災樂禍。
(小編最近聽 Podcast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」提到,若溫和同理,還有機會達成共識。強烈攻擊價值觀不同的人,可能造成對方心灰意冷,若進而造成撕裂,甚至被中共勢力所用,真的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嗎?)
►😢 #佛洛伊德之死重燃的種族議題 #BlackLivesMatter
46 歲的非裔美國人 George Floyd 5月25日在明尼阿波利斯(Minneapolis)市被捕,罪名是涉嫌使用假幣購買香煙。一名白人警官跪在他脖子上近九分鐘後,佛洛伊德去世。去世前,他說自己無法呼吸(I can’t breathe.)。
現場的警官雖被解僱,也被指控謀殺,但仍止不住民眾對長期非裔美國人遭受的結構性不平等對待之怒火。美國及全球各地爆發了騷亂。警察對示威者使用催淚瓦斯和武力。
非裔美國人長期受警察暴力與司法系統結構所苦,諸如「黑人慢跑被槍殺」「警察闖入黑人家中射殺沈睡中的黑人夫婦」等事件仍時有所聞,而武漢肺炎的流行與既有的社會經濟鴻溝,也加劇了人們的不滿。
👉我們也可以藉此機會反觀台灣。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移工,也時有發生受歧視的現象。我們如何避免歧視,並從社會、經濟、制度等角度根絕結構性的歧視,都是可以討論的方向。